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潍坊职业学院紧抓机遇,以“教随产出、产教同行”为理念,以“中文+职业技能”为特色,携手多方构建“政-行-企-校”协同体系,打造老挝-班·墨学院(赤峰黄金),开辟“职教出海”新战场,探索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潍职模式”。
共建班·墨学院
探索“职教出海”新航道
自2021年开始,学院与赤峰黄金海外公司老挝万象矿业有限公司牵头共建海外职业技术学院老挝校区。2022年12月,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老挝万象矿业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共建“中文工坊”项目,把“中文+职业技能”作为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优质入口,多措并举,推进“中文工坊”建设。2024年,海外职业技术学院老挝校区转设为老挝-班·墨学院(赤峰黄金),聚焦海外中资企业与当地需求,为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开启了“职教出海”新篇章。
双线双轨并行
构建“职教出海”新模式
针对老挝企业员工语言文化、职业技能需求,学院设计了“线上+线下”“中文+职业技能”双线双轨并行的培训体系。遴选优秀国际中文教师,持续开展线上中文培训和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组织一批英语好、专业技术高的教师参加汉语国际教育资格证培训和考试,着力打造“国际中文+专业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承办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桥”项目,为老挝学员量身定制“中文+电力”线上培训,培训老挝企业学员近百名。
为企业学员进行汉语培训
老师们手写的中英文讲义
2025年暑期,潍坊职业学院选派国际教育学院郎吉斯、机电工程学院刘凤和国际商务学院徐小珺三位教师赴老挝万象矿业有限公司开展“中文+无人机安全操控”专项培训。培训在沙湾拿吉省的塞班矿区开展,正值当地高温多雨季节,为老师们的培训和生活带来不小的困难。但大家迅速投身培训工作,分析学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通过创新“技术+语言”“双语沉浸+场景实战”教学模式,为老挝当地44名学员提供全面、系统的中文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中文专业词汇掌握率100%,无人机安全规程知晓率、安全规程考核通过率100%。培训效果获得企业领导和学员的高度评价。
室内无人机知识讲解
学员学习操作技能
文化交流深化
拓展“职教出海”新内涵
培训期间,老师们通过分享中国无人机行业发展历程、中国在无人机技术创新方面的故事,增进了老挝学员对中国文化和行业精神的理解。在教无人机术语时,会讲解中文里的文化含义,比如讲“悬停” 时,通过汉字意思让学员更好地理解操作要点。培训中通过一起解决无人机操作问题,学员们感受到中国的团队合作文化;老师们也从老挝学员对传统工艺的坚持中,体会到双方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培训既为老挝当地员工打下扎实的汉语听说基础,促进了文化融合,又深化了中老合作,是落实“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生动实践。
停雨后的室外无人机实操
与学员结下深厚友谊
从风筝都到月亮城,学院以老挝班·墨学院(中文工坊)为支点,不仅为中资企业纾解了人才之困,更让中国职教标准跨越山海在老挝开花结果。未来,学院将以班·墨学院为平台,拓展布局、数字赋能、标准引领,形成覆盖制造、农业、新能源等领域的海外职教网络,开发多语种数字化教学资源,输出中国职教方案,服务更多“走出去”企业,提升中国职教全球影响力。
培训结束合影